SEARCH

世界精英信奉养生的真相

时间: 2024-03-23 16:13:02 |   作者: 根茎类

详细介绍

  讲的主要是现在国外流行的一些养生方法,诸如精油、断食、喝死藤水、蜂毒之类的,反正是一个比一个尺度大,一个比一个口味重。

  要说文化输出,养生绝对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概念。君不见硅谷大佬们,瑜伽、冥想、正念一条龙。

  甚至这些古老的东方神秘学,在这些人的「科学」加持下,逐渐演变成一种很新的东西。

  西方兴起的这股「养生潮流」本就是一种源自于东方宗教文化,然后经由西方中产阶级人士结合彼时社会思潮对其进行重新解构、并赋予其实用意义的生活方式。

  1893年,美国的芝加哥举办了一场世界宗教大会,来自东方的禅宗文化第一次以官方渠道正式被介绍至西方社会。

  比如印度古老的瑜伽术在1920年,随着一位名叫尤迦南达的瑜伽行者定居洛杉矶而逐渐落地生根。

  那一时期也正是现代科学蓬勃的发展期,以上各类名目的文化和信仰与之交相融合,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社会团体,诸如「神智学」、「通灵术」这些光听名字就觉得很玄学的神秘学流派正是从那时候开始萌芽。

  另一方面 ,一批对现实不满但又迷茫不知未来的青年人走出家门,去追寻他们理想中的乌托邦,形成了一股后来风靡全美、影响欧洲的「嬉皮士文化」。

  他们大多出自中产家庭,反对传统道德观,反对主流文化,渴求爱与和平,迫切地需要一种新的文化思潮以正名,以禅宗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就成了他们的续命药。

  当时披头士乐队,就热衷于从日常的瑜伽练习中寻求内心平静。1968年,他们甚至前往印度小城瑞诗凯诗,在瑜伽大师马哈里什的瑜伽中心修行了三个月。

  但在80年代嬉皮士文化渐近落幕,并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含义更广、影响更深远的「新纪元运动」。只是关于这场运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大多数人对其评价也颇多争议。

  事实上,它传承自20世纪早期的神秘学、也包含了后来的佛学、禅宗等各流派文化。在我看来,所谓「新纪元」更像是一个新思潮的大筐,所有反主流的以及新生的思潮,不管是科学还是伪科学,是西方本土的,还是源于东方的,都可以往里装。

  曾经流行一时的成功励志学 、现在火热的养生潮流以及替代医学等都可以追溯至此。

  那么,本来源自于宗教,隶属于文化范畴的「养生」是如何成为一种商业性质的产业的呢?

  这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乔·卡巴金。早在1970年代,卡巴金还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分子生物学的博士学位之时,他就接触到了禅学。在某次禅修过程中,他想到或许可以试着把冥想的方式运用到临床医学领域。

  1979年,卡巴金博士毕业后,和几位医生一起在马萨诸塞大学兴建了一个减压诊所,并开创了一套「正念减压疗法」,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利用心理学理论,把原本形而上的修行方式,包装成了一种心理治疗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卡巴金把这样的形式命名为「正念」,以区别于冥想。但在我看来,这两者其实同宗同源,没有实质性差别。

  当然了,你要去网上搜索关于冥想和正念的差别,总有一大堆解释,但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冥想也好,正念也罢,其实都源自于「禅修」,出发点无非是让人们学会抛弃外界的纷扰和杂念,静心凝神,以专注自我,或者专注于某一具体的事物。

  从一开始,美国人对我们东方宗教的文化和信仰的理解大多停留在似是而非的层面。

  当原本属于宗教的修行方式被包装成了一种实用性的养生手段,那伴随着新的流派诞生,必然需要造一个新词,或者借用新的语义来命名。

  也正是「正念减压疗法」开启了养生文化临床应用的第一步,而其演变成一种更大众化的心理疗愈手段,靠的则是硅谷大神们的引领和传播。

  很显然,硅谷是美国梦的某种代表。在这一个地区,汇聚了世界上最有头脑的一批人才,也汇聚了金光闪闪的财富。

  作为一枚曾经的嬉皮士,乔布斯在上大学之时,也开始对东方的禅宗文化感兴趣,休学去印度游历七个月的经历在后来更是被人津津乐道。而这段经历,对他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之后,他坚持冥想,也因此认识了精神导师乙川弘文。

  当苹果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产品,当发明者乔布斯成为硅谷传奇,他的一举一动,他的穿着品味,他所践行的生活方式,必将成为别人争相模仿的对象。

  出于对乔布斯的崇拜也好,或是出于功利性的学习和效仿,无形中,自乔布斯起,在硅谷逐渐兴起了一股冥想潮流。

  不过,冥想、以及后来的正念大规模流行还是在08年之后。除了乔布斯此前的个人效应有所积累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人为其传播奠定了基础,那就是谷歌编号第107号的员工,陈一鸣。

  2007年,他在谷歌开发了一套名为 Search Inside Yourself(《探寻你的内心》)的课程,这是一套以正念为理论基础的情绪管理课,为的是让大家能通过此课程的训练更好地调节心态,情绪管理到位了,工作效率自然也就能得到提高。

  一开始这套课程只是在谷歌内部流传,在得到大部分员工的肯定之后,逐渐被推广至硅谷的其他公司,陈一鸣也凭此成了硅谷红人。

  而在经历了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硅谷人更加迫切地需要一种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自2009年开始,硅谷举办「正念大会」成了一种传统。2011年,已经是世界禅宗高僧的一行禅师到访谷歌,更将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可以说,从乔布斯到陈一鸣,从苹果到谷歌,硅谷的明星icon和明星公司,无形中为这种冥想、正念的养生法做了最好的背书。

  总的来说,冥想、正念这些源自禅修的养生方法,都集中于精神层面,是一种基于断念的心理疗愈手段。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同样源自禅修的修行方式,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商业化,那就是断食法。

  辟谷就是一种我们「传说」中的断食修炼法。但我奉劝大家,如果你不是道行高深者,还是莫轻易去尝试。

  当然,当代以养生为目的的断食,听起来似乎没这么虐。而其之所以能成为一种被不少人推崇的养生方式,主要是在2012年之后。

  片子通过实地采访和调查的方式,给我们展现了一些践行禁食方式的人的生活,有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少食,比如一位110岁的老人,从80岁开始马拉松运动,各项身体指标都很正常,他的秘诀就在于少吃。

  有的则是奉行严格的禁食策略,也有稍微轻松点的隔天禁食法。大概是因为有可观的成果摆在那儿,纪录片播出之后,刺激了很多想要瘦,也想要长寿的人。

  作为一名禅学爱好者和坚定的素食主义者,乔布斯或许不至于禁食,但应该是少食之人。

  据其传记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所言,在乔布斯起初患病的一年里,他求助的是果汁、针灸、草药等种种方法。

  某种程度上,这种行为,其实属于另类养生法。而这类养生法,部分承袭于宗教传统,部分源自于神秘学。

  说起来这个医生和我们的祖国还有点渊源。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的外科教授,奥兹曾在90年代到访过北京,并且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北京301医院交流学习,正是这段经历让他见识了针灸、拔火罐等中国传统中医疗法。

  奥兹后来在《奥普拉脱口秀》担任嘉宾,凭借帅气的外形和不凡的谈吐赢得了大众喜爱。用国内流行的话说,他自己火成了一个IP。

  2009年,哈普公司为他量身制作了一档节目《奥兹医生秀》。正是在这一个节目中,他向大众普及了营养学、疾病预防等养生知识,并介绍了来自我国的一些传统中医治疗方法。

  只是后来节目内容慢慢走偏,他开始推广一些更夸张的养生疗法,比如奇迹神水、臆想能量,甚至类似通灵术等等。

  虽然这一些内容引起了争议,但通过明星效应,还是被更多的人知晓并践行。小辣椒格温妮斯·帕特洛,就是拥趸之一。

  她后来创立了一个健康生活方式网站Goop,开始了自己的养生副业。Netflix还为其做了一个名为The Goop Lab 的纪录片,其中提及了迷幻蘑菇、冷冻疗法以及能量场等多种养生法,也是令人大开眼界。

  不管怎样,有消费需求,自然有市场,这是永恒的定律。尤其是这些越是神乎其神的东西,背后必然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去运作。就像(un)well 中提到的精油疗法,其实就等于一个传销组织。

  另一边,在硅谷的影响下,如冥想、正念等精神领域的养生方法则被慢慢的变多的人接受。

  2012年,美国成年人中冥想者数量约为1300万人,占成年总人口数的4.1%,但到了2017年,冥想者人数就翻了两倍,占比达到了14.2%。

  仅仅五年时间,可想而知其热潮。在此之下,各类培训中心,各类app,以及各类保健品,甚至还诞生了一家市值达2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Calm。

  很显然, 这条养生保健产业链很值钱。如Calm联合发起人迈克尔·阿克顿·史密斯所言,全球整个健康及保健市场有着4万亿美元的规模。

  有趣的是,养生东学西渐后,在西方,或者说硅谷,披上了一层「科学」的外衣,又出口转内销,成为了许多国内中产的生活法则。

  比如最近流行的所谓「戒断多巴胺」,还有前面提到的轻断食,以及一切教你如何更自律的手段,几乎都是养生的徒子徒孙。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会找机会好好聊聊这么多东西为何不靠谱。

  为什么这些奇怪的科学养生法,会有这么多信徒?哪怕是一些聪明的头脑,也会去执行一些不靠谱的养生手段?

  其实很简单,养生这样的一个东西,是直击人类最本源的焦虑,那是对于死亡、健康的焦虑。无论你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在这点上没有一点区别。

  而聪明人,往往是很偏执的。他们在一个领域成功,总认为也能弄明白所有领域。所以但凡给他一个说得通的逻辑,就容易相信。戒断多巴胺就是典型例子。

  另外,我有一个私人观点。人类天然存在受虐倾向,信奉只有受苦才能换来美好。当物质条件丰富,就必须在精神上鞭笞自己,去抵御现实的诱惑,才可以获得更高层次的愉悦。

  所以你会发现,戒断某项欲望,是所有宗教的基础。而养生也是如此,一切让你健康的东西,必须是让你放弃某项欲望。

  归根结底,人类的底层逻辑就是要得到某样东西,就必须放弃某样东西。至于这个等式如何配平,就是各种养生的讲故事空间。

  《健康养生产业溯源:从嬉皮运动到年产值四万亿美元的“自我照顾”》,BBC中文网

上一篇:进步人体免疫力 首选食用菌蘑菇_工业资讯_食用菌新闻_我国商务网

下一篇:把迷幻蘑菇打针体内!真菌在他静脉发芽器官衰竭差点丧身